话题开始前,不妨做个小调查。在你读书的时候,学校里的思政课是咋样的?
岛叔离开学校已经10多年了。犹记得刚进大学那会,思政课就发了几本教材:马哲、毛概、邓论 ,还有一本思想品德与道德修养 。都不算厚,但密密麻麻的都是文字,没有一张插图。
上道德修养课的女老师讲得不错,会讲故事,娓娓道来,满满正能量,大家都爱听。而马哲、毛概、邓论课就没碰到好老师。讲课的老师照本宣科,从原理到原理,枯燥得很。刚读大学那会,还挺乖,认认真真做笔记,等过段时间发现,这三门课是开小差最多的。反正到了期末,都是开卷考试,翻翻书,抄抄标准答案列个一二三就好了。
因为大家都刚从高考过来,高中的政治课本就是这些东西,今天新闻,死记硬背为了考试。好不容易进了大学,再来这些东西,自然就生出抵触。这是岛叔那个时候对思政课的印象。
其实,随着阅读的深入、阅历的增长,你会发现马哲、毛概、邓论里面其实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容,远比一本干瘪枯燥的导论、概论要生动得多。只不过,我们那个时候的思政课远没有挖掘出这三位伟人的大智慧。
当然,十多年过去了,高校的思政课也是在不断变化。尤其是这几年,更加有意识地去设计思政课,更加贴近年轻人,效果自然大不一样。一些学校的思政课已经成了网红课,主讲的老师也成了网红。比如说复旦大学的陈果、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徐川等年轻教师,都是因思政课走红网络。
看来,能不能讲好思政课,还在“认真 ”二字。
二
言归正传,今天,中央为思政课专门开了场座谈会,邀请全国各地大中小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代表参加。习近平有个重要讲话。可以说,这是继2016年12月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2018年9月的全国教育大会之后,中央有关教育工作的又一次重要会议,而且主题更加明确、聚焦。
尤其是在面对国内外各类风险滋生的时候,思想的统一、内部的团结尤为重要。这其中,学校又是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今日新闻,意义就尤为凸显了。
思政课全称思想政治理论课,关涉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以及方法论的问题,看起来虚,其实一点都不虚。习近平说,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 。这就是他常说的“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三
思政课的目的是什么?立德树人。立什么德?树什么人?这里面有个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这个是思政课的根本立场和方向。
习近平这句话说得很重:
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 。
一句话,我们办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定语就是“社会主义”。我们的教育绝不能培养社会主义的破坏者和掘墓人,绝不能培养出一些“长着中国脸,不是中国心,没有中国情,缺少中国味”的人。而这其中,思政课是重要保障。所以,必须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在大中小学开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的思政课。
这就是说,思政课不仅是大学的课程,也不仅是高考的必备科目,应该覆盖学校期间的整个年龄段。只不过形式方面要更加多元,针对不同年龄段,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一切要以效果为导向。“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意思很明确,从易到难,但内在脉络是贯通的 ,这个需要教育部门非常精心的课程设计。
思政课讲什么?习近平提了“三个文化 ”: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可以说,这“三个文化”是思政课的内容来源,既有历史,又有现实,更照顾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