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 > 正文

十处增补内容背后的教改信号

2019-03-21 18:11作者:Admin

  根据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代表审议及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委员讨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3月16日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国务院共修改充实了83处。其中,关于教育的内容,共增补了10处表述。

  这些修改背后,到底隐含怎样的政策含义?中国教育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和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政府教育督导办主任杨善竑,进行逐一解读。

  有关教育表述的篇幅,今日新闻,为近年之最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让周洪宇有两个没想到:一是他当代表16年以来,从未见过政府工作报告中与教育相关的表述,增补了10处之多;二是与往年集中在“教育”部分表述不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教育”部分的描述,既放在“民生”部分表述,也分散在教育、就业、消费、创新等多个领域,既呈现出多点开花的特点,又要点突出,篇幅明显长于往年。

  周洪宇分析,从篇幅上来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最大的特点,就是把“职业教育”从“教育”部分中单列出来,放到“就业”部分来谈,而且篇幅达12行,不仅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教育”部分的13行篇幅接近,而且几乎相当于去年政府工作报告整个“教育”部分的总篇幅。

  “从增补的内容来看,主要分布在‘2018年工作回顾’和‘2019年政府工作任务’中的‘职业教育’和‘教育’三个部分。如果单纯从篇幅来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教育的表述,为近年之最,是往年篇幅的两倍。”周洪宇说,可见,党和政府对教育事业发展寄予了厚望。

  在周洪宇看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教育”部分给他的整体感受,是在“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提法上,较去年新增了两个“更”字,这意味着,现阶段国家、老百姓对于教育质量和公平的要求更高,心情更迫切。

  此外,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除增补8处教育内容外,还新增两处与教育密切相关的内容,也给周洪宇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部分,增补了“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部分,增补了“倡导全民阅读,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针对“短板”,职业教育部分增补3处

  “职业教育今年很热。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代表们对职业教育有很多讨论。”周洪宇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既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也是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这个提法,相当于把职业教育摆到了关乎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地位,彰显了党和政府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决心。

  “幸运的是,当时代表们提的这些建议和意见,基本都被采纳了。”在周洪宇看来,政府工作报告增补的3处职业教育内容,对职业教育发展定位、思路以及认识进行了重新确认。

  对照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记者发现,“职业教育”部分的第一处增补内容是在政府工作报告草案“改革高职院校办学体制”后,增补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什么增补这处内容?周洪宇认为,这是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扩招100万人的一个前置条件。意思是说,如果只扩招,不注重从社会和企业引进技能型教师、培养“双师型”教师,高职的教育质量就难以保障。

  紧接着,政府工作报告在草案的“中央财政大幅增加对高职院校的投入”前,又增补了一句“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转为应用型大学”。

  对这处增补,周洪宇说,政府工作报告草案原来的提法,都是指向高职院校的,忽视了还有一批四年制地方普通本科高校也能承担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其背后的信号,一方面是明确了地方普通院校也可通过转为应用型本科大学,承担扩招任务;另一方面明确了今后的职业教育,既包括三年制的高职,也包括四年制的应用型本科大学,甚至还有少数高层次技能型创新型硕士、博士教育。这就把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本义体现得更完整,也改变了过去认为职业教育只是教育层次、不是教育类型的片面观点。

  “这处增补,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非常关键。其深层次的含义,就是真正把职业教育看作一个体系,也直接回应了不久前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精神。”周洪宇说。

  一直以来,实训基地建设是职业教育的主要“短板”。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此格外关注。政府工作报告在草案“支持企业和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之后,增补了一句“加快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这也是“职业教育”部分的第三处增补。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